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术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承办第六届中国城市更新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1-12-13 浏览次数:1137


    12月10日-12日,第六届中国城市更新研讨会在福州顺利举办,研讨会福建工程学院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州城投集团、龙岩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凯辉高德城市更新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会议采取线下和线上结合形式进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庄惟敏,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子君,副厅长高宇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雪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专家组成员、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原院长、厦门城市规划局原局长、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福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胜,福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仁华校长童昕、副校长韦建刚以及来自中国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会员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城市更新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从事城市更新工作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相关专家、实际工作者代表300人参加现场会议另有2万多人次相关人员收看线上会议直播

    12月11日上午,举行开幕式和主旨报告。开幕式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委会主任委员王亚男主持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委会主任委员朱雪梅、福建工程学院校长童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名城处处长胡敏(在线)、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朱子君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与会代表合影

开幕式现场

中国城科会城市更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王亚男(主持)

    朱雪梅女士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城市更新专委会在推动我国城市更新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工作举措和成效,强调专委会将继续致力于通过对城市更新理论、方法、技术的研究、探索、实践,形成可供各地参考、借鉴、推广的有益机制,为国家开展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技术和决策支持。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委会主任委员朱雪梅致辞

    童昕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办学情况,以及近年来学校在国土空间规划、服务乡村振兴、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希望通过主办此次会议,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部署,推动城市更新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福建工程学院校长童昕致辞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名城处处长胡敏代表汪科副司长在线致辞,并以“对城市更新的底线问题的思考”为主题,从城市更新工作体会、工作重点与底线思考等方面做了精彩的主旨报告。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朱子君在致辞中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朱厅长还对城市设计者、规划者以及管理者在当下城市更新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概念、新理论和新问题进行了系统归纳,强调城市更新要“像用绣花那样治理城市”,不同的城市应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并期望会议的召开能为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提供更多的智慧建议。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朱子君致辞

主题报告由中国城科会城市更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杨培峰教授主持。

中国城科会城市更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

杨培峰教授主持主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作了题为“建筑设计决策方法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与实践”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当前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存在着诸如建筑大量短命拆除、定位失当夸张、效能持续低下等问题,其症结在于设计决策的不科学,故应重视并正确引导城市更新规划设计中的理性思维,引入科学设计决策理论方法。庄院士提出了在我国建设立项和建筑设计之间设立“建筑策划”环节,构建“前策划-后评估”理论体系,通过问题导向、数据分析、决策技术、设计验证、评估反馈等几个步骤来实现建筑设计的科学决策,进而实现长期、中期、短期三个价值皆可受益。报告还以延安宝塔山景区更新设计、九寨沟游客中心和延安大学新校区规划为例生动阐释了上述理论的应用及其成功效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作主题报告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石晓冬在线作了题为“城市更新中的文商共融与共荣”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消费升级是新时期的重要战略,国内多个城市已步入消费时代。从碳排放看,许多城市的消费能耗超过了生产能耗。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培育呈现新趋势,即文化消费观念盛行,体育、教育、医疗、会展等新型消费领域崛起,中国智造和数字化趋势显著。在消费迭代和演进的当下,城市更新与设计响应维度不断拓展的问题。因此面向城市消费的转型提质成为本轮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报告从以高水平设计为驱动、以高质量更新为带动、以文化竞争力为拉动、以城市共创为驱动四个维度,结合实际案例分别提供了每个维度实施可采用的相应策略。

福建工程学院教授、福建省首批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严龙华作了题为“历史性城市保护与更新之福州实践探索”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应将城市作为一个独特的整体作品进行再创作,重构城市文化个性特质,强化城市身份认同。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建构起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再生与发展的实践框架。既保护了福州城市的历史性自然生态环境,也保护并较好修复了其“三山两塔一楼一轴”的历史风貌格局。

福建工程学院教授、福建省首批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严龙华作主题报告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双聘教授赵燕菁作了题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模式的探索对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依托城市平台,对城市公共空间存量资产进行集聚、重组和运营,使城市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目前在城市这一公共平台中存在产权分化、产权多元、产权虚置等问题,不利于城市的更新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由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的统一公共服务平台。从免费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吸引使用者,促使公共服务使用者在平台中形成大量流量,并应用app挖掘流量带来的商业价值等措施构建公共平台的盈利架构。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双聘教授赵燕菁作主题报告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陈前虎教授在线作了题为“从《雅典宪章》到《马丘比丘宪章》-浙江城镇空间更新的理论脉络与实践逻辑”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小城镇的持续特色发展是浙江城乡整合发展的奥秘,是浙江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浙江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报告主要探索了“物质空间更新如何引领城镇特色转型发展”这一问题,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小城镇发展历程与区域分化加剧的宏观态势,指出当前小城镇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居民生活方式、企业生产方式以及政府职能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居建成环境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宏观结构控制失效,形成钟摆式交通;中观空间组织失灵,导致机动化出行在城市交通中占据主导;微观环境设计失败,造成空间冷漠化等。城镇化建设模式应从生产型城镇向生活型城镇转变,强调效益和品质,在城镇规划与建设中坚持“功能混合、小尺度空间、公共领域主导”等原则,推动高质量的工业化转型,构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城镇建设新格局。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王兰教授在线作了题为“健康导向微更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健康城市规划将通过对城市发展要素等进行空间配置,减少健康风险,合理布局健康资源,实现健康公平。而社区微更新,将以社区公共空间为切入点,营造邻里生活中心,旨在实现社区物质空间环境品质提升、社会网络构建的双重目标,对社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健康社区的理念高度契合。报告提出了空间健康促进的理论框架,即健康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四类要素(土地使用、空间形态、道路交通、绿地和开放空间)和三个路径(减少污染源及其人体暴露风险、提供可获得的健康设施、促进体力活动和交往)。并从健康融入空间规划、健康导向微更新、健康影响评估等方面研究如何将健康融入规划中。在健康导向微更新中,探索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替代性护理场所、社区健康设施布局评估等方面。

       大会还发布了中国城市更新《福州宣言》,《宣言》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牵头,从事城市更新理论研究和实践的158家单位共同倡议、发起,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中国城市更新福州宣言》发布仪式

12月11日下午,会议举办专题分论坛。分别以“面向高质量发展、精细化管控的城市更新规划策略”、“城市更新中的建筑·空间·场所的共生重塑”、“城市更新项目开发、融资和治理创新”、“城市更新之历史文化”、“福建省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等主题举办五个分论坛。32位来自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等城市更新理论和实践工作的知名专家和行业中坚人物作了精彩的分享报告。内容涵盖了城市更新规划设计决策研究、碳中和背景下城市更新策略、城市更新中的文商共融、历史性城市保护与更新、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与金融创新、城市更新项目募投资策略、城市更新资产管理和资产证券化模式和地方政府的城市更新解决路径等多个方面、各个领域。

一号分论坛主题为:面向高质量发展、精细化管控的城市更新规划策略。由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规划师温春阳主持6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主题“面向高质量发展、精化管控的城市更新规划策略”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长沙市智汇人居环境创新研究院城市体检中心副主任黄文卓作了题为“城市体检助力城市更新”的报告。报告分享了长沙在城市体检方面许多成熟的,宝贵的经验,总结出六步工作法,三个阶段两个平台一张图等一系列实际操作的工作指导方法,通过大数据的浏览,浏览分析,建设运营三个维度展现了信息化对城市体验和城市更新工作的巨大帮助与影响。

英国Arup(奥雅纳)董事/城市创新中心总经理张祺在线作了题为“碳中和背景下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的报告。报告从双碳的背景对我国城市更新的绿色发展做出了分析与探讨,从碳排放总量,人员方面,交通方面等几个部门阐述了我国想到达碳达峰的一些挑战,提出加减乘三条通往双创目标的路径。这次报告在低碳的要求下不仅是对我国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与分析,更是对全球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参与行动。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林小如作了题为“基于财务平衡的城市更新机制探索”的报告。报告通过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并结合实际案例为我们讲解了如何实现静态的财务平衡,并为我们分析了无节制的改变用途,扩大产权等一系列问题的不利之处,她提出,如果一个城市更新项目在财务上不能实现平衡,无论这个项目在短期内看起来多么成功,其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也难以推广,对我国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之中,注重财务的平衡提供了很重要的意见与看法。

华阳国际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吴昊作了题为“大湾区片区统筹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的报告。报告通过对华阳大湾区的实践行动,开展了一系列的分析,提出片区统筹的价值,执行国家住建部的通知,坚持五大统筹,进行多维度共同发展,实行五大战略,充分认识平衡政府与市场,以及开发主体之间利益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城市更新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廖开怀副教授作了题为“城市更新助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精细化治理策略研究”的报告。报告主要以广东为案例,阐述了城市更新是促进超大城市的区域形成和空间跟格局优化的一个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探讨城市更新中采取的各种精细化治理的政策或者措施,从城市更新的模式,与从精细化治理手段的五个维度为我们展开叙述,在城市的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政府治理特征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程度。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刘源作了题为“地方城市里的自组织”的报告。报告自下而上对莆田民间自组织的形成发展的两个层面作了分析,不但从水资源和宗族信仰表明了莆田民间自组织的发展原因,更从民宿建筑的演进中总结了民俗建筑保护利用的6种模式,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复习有重大影响意义,这对我国城市更新的多元化、包容性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号分论坛主题为:城市更新中的建筑·空间·场所的共生重塑。由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正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骆建云主持8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主题“城市更新中的建筑·空间·场所的共生重塑”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二号分论坛与会专家合影

竖梁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设计总监朱志远在线作了题为“旧城—旧厂-旧村——建筑活化与城市更新的创新实践之路”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阶段下的城市更新与活化中,通过旧城、旧厂、旧村的三个改造案例,阐述城市更新主旋律演变。报告还强调关注使用的逻辑,业态的需求以及场所,空间所在的环境,关注它的伸展性和生活性,把传统的文化和当代的社会需求相结合,来激发出改造这个项目的活力,从而形成一种文化的传承。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辰教授在线作了题为“居住类历史建筑保护更新的难点与对策”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概述了历史建筑的定义及保护历程,以上海历史建筑保护为例,在更新机制上面、政策上面、专业技术上面的问题做了一些介绍,对上海近年来从“拆改留”到“留改拆”以及当前的这种“留人留房”这一种更新改造的策略做了案例的分析讲解,提出在面对新形势下对城市更新工作的要求所需要的政策、资金及人才上面的支持。聚焦于城市更新过程中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更新的难点,最后报告还延伸探讨了国际上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案例,对我国目前历史建筑保护情况做未来展望。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建筑分院院长陈纲教授在线作了题为“体系整合-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一些思考”的特邀发言。报告从寻找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键出发,分析工业遗产保护长期以来存在的在机制、认知、策略方法上问题,报告中整体系统的提出了工业遗产保护的设计方式,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文化利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分享和借鉴意义。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副院长,林志森教授作了题为“坊巷格局下的城市更新实践研究——以三坊七巷为例”的特邀发言。报告强调,应保持老格局尺度,不破坏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的人文城市。此外,简述了里坊制相关概念,总结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乡里组织制度和聚落形态,以三坊七巷为例,阐述当代城市更新中场所的塑造,协调建筑形态与街区风貌之间的关系,使传统空间保持传统特点的前提下,具有自我适应能力。报告最后指出,坊巷格局下三坊七巷城市更新,重塑福州城市气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一次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实践。

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部建筑总工欧振明作了题为“城市更新中的建筑空间场所的共生重塑——以广州市增减区文旅小镇(正果镇)微改造为例”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从历史文化,建筑现状分析入手,介绍正果镇改造的可能,结合空间综合定位等技术分析建筑结构尺度。通过对整体风貌的规划,建筑分类导控等,达到建筑空间场所的重塑的效果。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杨晓琳作了题为“风险社会下老龄化老旧社区韧性提升模式研究——以疫情常态化为例”的学术报告。报告基于我国老年化的现状及老旧社区老龄化趋势加剧的状况,运用研究方法的探讨和研究策略选择,阐明了韧性社区的内涵,其中包括社会韧性,环境韧性,制度韧性。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问题,为老旧社区的管理提出设想和建议,对后续社区工作提供许多可供借鉴的方法。

广州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工程师工程师易思琼“城市更新中的岭南传统文化传承与场所再生”,首先报告指出重视非遗保护利用,加强宣传意识与展示,通过设置展示与体验非遗匠艺的创意空间,将文化旅游与传统文化传承体验融为一体。报告还指出对于有一定历史价值的风貌建筑,尽可能的原址保护,成为当地公共艺术空间,丰富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师曹彦萱作了“基于微更新的生活性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改造更新探索实践——以广州市旧南海县社区改造更新为例”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应该在城市双修的背景下不断地改善其公共服务质量,市政基础条件,发掘和保护他们的历史文化社区的功能。主张要以绣花功夫,去实现城市老街区老社区的空间活力再造。报告还提出了空间复兴三大策略,以此来循序渐进地推动整个空间改造了更新和业态的转型。通过公众的参与,来提升了居民的时候参与感和归属感,打造出生活性的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微改造的样本。

号分论坛主题为:城市更新项目开发、融资和治理创新。由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贵文主持7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主题“城市更新项目开发、融资和治理创新”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中国光大控股董事总经理英利国际置业总裁杨海山博士在线作了“经济,历史与生活:城市更新中的相与为一”为主题的报告,从三个方面:经济繁荣,文化传承,安居乐业这三个城市更新维度来说明城市更新当中经济,历史和生活方面如何均衡的问题,得出城市更新的发展是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内生型的特点,才能够“人心往之,城必兴焉”。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原创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方小桃在线作了题为“更新中的城市生态平衡:流动、循环与传递—核心商务区域老旧街区的更新策略”的线上学术报告。方教授首先对于城市生态平衡作出详细的阐释,并借助生态平衡的特征来提出城市更新中要素的体现,并着重以范鲁祖庙片区为例,提出了应以微改造的更新方式对这个阶段的老旧街区进行更新,并借用杨宇振教授的几句话来表明城市更新应该在巨大中不忘细小,在快速中搜索缓慢,在喧嚣中寻求宁静。

愿景集团城区更新事业部福建区城的总经理张泽作了题为“城市更新视角下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探索实践”的特邀发言。报告以“十四五规划里将城市更新纳入重点工作范围切题,提到了改造老旧小区与城市更新的关系;接着深入分析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居民和政府的痛点。愿景集团作为中国老旧小区改造的先行者,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张总列举了一些城市更新项目的代表性案例,如北京“劲松模式”,厦门深田社区。最后,张总表示在未来愿景集团也会继续探索更多城市有机更新和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张国宗作了题为“三重驱动人城产集成的城市更新体系与最佳实践”的特邀发言。报告聚焦于对老旧小区改造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老旧小区改造问题的方案,通过构建总体发展框架、详细规划研究、深化设计等环节为解决老旧小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探索了其更新改造的实施模式和转型路径。

广州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策划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窦飞宇在线作了题为“广州老城区更新改造模式探索”的特邀发言。报告以广州为例,提出分区分类系统实施城市更新要从整体保护历史城区, 老城区推行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系统推进建成区综合更新来进行。

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工程管理研究院院长张杰辉

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工程管理研究院院长张杰辉教授作了题为“工程管理新发展理念——推进城市更新的管理研究”的发言:从武汉大学教学楼、鸟巢体育馆和上海新天地三个案例引言,从城市更新实践的思考、工程管理新发展理念和效益导向的城市更新三部分展开发言,提出构建以交付价值为导向的工程管理新发展理念,实现项目管理价值观的转变。

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助理教授韩青叶的报告题目为“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的融资冲突与政策设计”,报告中总结了在城市更新案例中历史街区的开发模式,发现历史街区更新融资的困境阻碍其更新过程,其过程中缺少基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融资分析工具,通过构建历史街区更新的融资冲突分析模型,针对融资冲突无法解决的困境进一步分析探索解决冲突的干预途径。

四号分论坛主题为:城市更新之历史文化。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杨培峰教授主持,6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主题“城市更新之历史文化”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李荷在线作了“实施生态城市的空间分析和规划途径:以舟山为例”的报告,报告认为建设生态城市的时候,在建立全要素、全空间、全过程的复合生态观前提下,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契合地域特征;尊重生态规律;兼顾人本需求,做到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的综合和谐以及结构上合理,关系上协调。并分享了舟山市改造的案例。

中国生态研究院创新所所长、副研究员陈鸿在线作了报告,从经济角度分析了城市更新这一命题。指出我们进行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的目的不仅是为后续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对问题进行一些优化,更是要开辟出一条有在中国特色的机制。

重庆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竞作了题为“ ‘人本主义’视角下的城市地段更新设计方法探索”的发言,报告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人本主义视角下的城市地段更新设计方法探索。指出城市地段人本主义更新建构方法要摆脱浮于表面的常规观点,立足于需求矛盾变换的思辨弹性将城市更新从系统思维转向以人为中心,并提炼出人本主义视角下城市更新的3个原则。

重庆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肖竞

福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晓忠作了题为”以居民为导向的城镇街区更新与活化——以梅城印记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为例”的发言。报告立足于“三个严格”、“一个确保”的城市更新底线的政策背景,以梅城的传统城市格局与城市边界为起点,提出了城镇街区更新与活化的核心价值:“城、人、文化”,及以居民为导向的更新方式以及“保留原住民”的更新理念。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谢建和以三明为例,阐述了微改造对城市的影响。通过把零散项目打包整合,在把握其小尺度城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根据具体项目进行不同设计,比如在化工厂附近的小区加入体现工业设计的元素;在坡地上造立体绿化,对原有的地貌进行美化,增加指引性。公共空间适应人口老龄化需要,增设无障碍坡道;适应原有交通格局,增设交通环岛。三明的经验对于其他城市是有借鉴意义的。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原院长林从华教授

五号分论坛主题为:福建省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由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原院长林从华教授主持,5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主题“城市更新项目开发、融资和治理创新”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高级工程师王文奎作了题为“山水有道、闽都有福—福州市生态休闲空间的系统打造与城市品质提升”的学术报告。报告从最初的福州“绿岛链”开始,然后汇报了金鸡山、金牛山公园、福州生态公园等不同版本“福道”的规划设计。针对福州不同类型水系提出了不同治理方式及其生态护岸设计。    

福建省雕塑学会景观艺术专委会副主任、福建文旅景观发起人、“瑞禾”系列品牌发起人及经营者之一许昕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山谷里的实践一个设计师从无到有的尝试”的学术报告。报告提出了“共享、共荣、共担”的精神核心,并以南靖栖心谷的整个规划设计与实践过程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福建省城乡规划学会理事、福建省城科会理事、福建省城科会生态景观研究中心主任、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院长许少亮作了题为“漳州名城保护规划与有机更新(线上)”的学术报告。报告回顾了漳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实施,重点介绍了保护内容与特色,并对保护成效进行阐释。之后,许院长深入解读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认为在城市更新实施内容、城市更新运作模式、城市开发建设方向等方面即将迎来改变,进而对漳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了未来展望。

福建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工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规划师杨昌新作了题为“宏观约束•微观适应:城市历史风貌的传承机制解析”的学术报告。报告以福州仓山泛船浦“红鼎天下”地块更新为例解析历史风貌传承机制,认为城市更新与演化隐含着宏观约束与微观适应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城市风貌总体样态的呈现,必须依赖于局部空间行为的交互作用;实现城市历史风貌的传承,须建立在对局部空间适应行为认知与把控的基础上。

福建省城科会常务理事、厦门市规划协会会长、建盟设计集团董事长沈一慧作了题为“建盟在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探索”的学术报告。报告提出了城市记忆延续、民生需求改善、时代空间重构是城市更新的目标。政府政策、企业引领、综合运营是城市更新的未来探索方向。

1212日上午,与会专家和专委会代表们对福州城市更新保护案例进行了实地考察,先后考察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和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近距离感受到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在古厝保护和老城区历史文化肌理修复上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