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泰宁县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深度参与申报工作全过程的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师生团队,同样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喜讯,也是我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助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
我院与泰宁县多年前已开展合作,前期的工作主要着眼于历史文化资源摸底、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的申报和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泰宁古城重要组成部分的尚书巷历史文化街区、红军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及省级传统村落大龙乡老虎际村、朱口镇朱口村等,均由我院教师团队与当地村镇、住建部门的协作下成功申报。通过这些合作充分展现了我院教师团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建立起了校地合作良好的工作机制与模式。
泰宁县是一个拥有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境内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完全具备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在县领导决策申报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时,委托我院作为编制申报文本的技术单位。我院杨昌新副教授带领的团队高效行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依然高质量地完成了申报文本的编制任务。三明市住建局对申报工作高度重视,对文本初稿进行了细致审阅,并提出了若干宝贵的修改意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申报文本最终完成定稿,并于2022年5月26日顺利通过了专家组评审。
校党委书记吴仁华出席校地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
校领导也高度重视推进与泰宁的校地合作。2022年6月30日,应泰宁县邀请,校党委书记吴仁华带领办公室、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管理学院等有关负责人赴泰宁调研,并签订了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旨在依托我校的师生资源优势和校级科研创新平台,深入开展城市更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振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合作。
我院积极贯彻校地战略合作协议的精神,与泰宁县住建局积极探讨,紧密协作,以下一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工作目标。并于7月先后启动了“泰宁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普查”、“泰宁传统建筑丛书编撰”、“泰宁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档”三个项目。由缪远、吴卫两位教授与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本科生、设计学专业研究生组成20人的项目团队不避炎炎夏日,深入街区、村镇调研,取得了泰宁县传统建筑遗产资源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并采用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影、激光三维扫描测绘等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和精度,并为下一步泰宁古城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做好前期准备。
缪远副院长携教师团队与县住建局和县博物馆领导共商推进古城保护事宜
传统建筑现场调研
学院师生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建模技术制作的尚书第三维模型
团队在服务地方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期间,也得到校团委和学院党委的帮助与指导。2022年7月20日-24日期间,在校团委副书记郑舒翔、学院党委书记吴再发的带领下,我院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师生团队,前往泰宁,开展以“保护文化遗产,助力全域旅游”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活动主要围绕“泰宁古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考察”、“重温革命记忆,赓续红色血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并进,专业助力乡村振兴”三个主题开展。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地取得了良好反响,县电视台、泰宁融媒体等都予以了报道。
我院与泰宁县合作所取得的上述成果正是我院贯彻学校倡导的产学研融合“全链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专业课程链与产业链和创新链相匹配的实践成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院的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2020年开办至今一直受到上级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专业发展欣欣向荣,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积极参与地方建设和社会服务,高质量完成历史建筑普查与测绘建档、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历史建筑修缮与活态利用设计等项目,学生们也通过课堂学习和项目实践结合,不断磨练提升专业技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后我院将再接再厉,继续深化、扩大与泰宁县的产学研合作内涵,积极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振兴等领域,作出新的,更亮眼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