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台概述 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福州研究基地2021年6月成立,基地以福建理工大学为依托,整合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学会等研究机构的科研资源,立足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的重要位置,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发展机遇,建成一个开放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国际化丝路研究基地和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发展的技术平台。主要致力于相关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阐释与评估理论,历史聚落与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与传统建筑营造记忆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与传承以及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中心下设日常管理机构、执行机构和学术委员会,目前管理机构、执行机构人员主要以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师为主,学术委员会由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博物馆学、社会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传承人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 2.平台主任简介 杨培峰,博士、教授,现任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城科会城市更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六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常务理事、注册规划师。英国伦敦大学the Bartlett School of Planning, UCL 访问学者。《Progress in Planning》(英)海外编委,《城市规划》、《小城镇建设》等杂志审稿专家。 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国家级教材1部,参编专业教材4部;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20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规划设计项目80余项,其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优秀设计奖8项。 3.平台骨干人员简介 副主任: 吴卫,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福建省文物局专家库成员、福州市名城委专家库成员、主要从事文物考古,文化遗产保护和福建乡土建筑研究,主持和参与省级和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已出版专著《闽江下游流域史前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合著)、《先秦时期的霞浦》,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昙石山文化研究历久弥新》、《台湾海峡区域视野下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考古学观察》、《略论闽江下游流域距今6500~2700年环境演变与古文化变迁》等多篇论文刊载在福建日报理论版、CSSCI、CSCD、北大核心等期刊。主要承担中国建筑史、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概论、历史建筑保护与设计等课程教学任务。 副主任: 孙群,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5项,包括: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闽南佛教古寺庙建筑艺术与景观研究、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福建佛教遗存建筑特征与审美文化研究”、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福建遗存古塔形制与审美文化研究”、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古塔的建筑特征与文化内涵研究”、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泉州古塔的建筑艺术与人文价值研究”承担城市规划设计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EI收录1篇。包括《从艺术到文化:泉州宝箧印经石塔与吴越国金涂塔雕刻艺术的比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75-81(中文核心期刊)《福州闽侯陶江石塔建造年代之研究》(J)装饰,2014(1):83-87(中文核心期刊)《从泉州东西塔和福清瑞云塔雕刻的差异窥见古塔的世俗化表现》(J)装饰,2013(6):82-84(中文核心期刊)、《福建传统石雕艺术》(J)装饰,2005(8):37-38(中文核心期刊)、《论钢笔画的表现与创新》(J)美术观察,2013(8):72-75(中文核心期刊)、《钢笔风景速写的艺术魅力》(J)美术观察,2014(3):88-89(中文核心期刊)、《福建楼阁式砖塔的建筑艺术及其地理位置特征》(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0):62-72(中文核心期刊)、《福州连江护国天王寺塔建造年代考证》(J)华中建筑,2015(9):159-162(中文核心期刊)、《福州鼓山涌泉寺千佛陶塔的传承与演变(J)古建园林技术,2015(6):30-36(中文核心期刊)、《厦门同安梵天寺西安桥塔建筑风格辨析》(J)古建园林技术,2016(6):60-65(中文核心期刊)编著书籍有《泉州古塔的建筑特征与文化内涵研究》、《福州古塔的建筑艺术与人文价值研究》、《福建遗存古塔形制与审美文化研究》、《建筑钢笔速写技法》。承担城乡规划原理、城乡总体规划、居住区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实务等课程教学任务,主讲建筑设计历史与理论、建筑绘画、色彩等。 4.平台成员名单 缪远、李华珍、阿克、巴沙尔、沈昊、吕忠正、陈继锟、杨迪、张秋仪。 5.平台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理论。 2.“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省历史聚落与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3.“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省与传统建筑营造记忆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与传承。 4.“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省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 |